站内搜索

发展历程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级生物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自2007年批准建设,2012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成立。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由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中心、野外实习基地、实训中试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和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的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组建了完善的实验教学队伍,建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架构,形成了对应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特色培养模式。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下面五个阶段:

一、 历史积淀阶段(1949—1999年)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1949年创建的生物学实验室。1952年,学校组织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并投入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加强了实验室建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原生物系的实验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实验课程的门类开始增加;八十年代,实验室的建设成效显著。当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购买了一批实验教学设备,并完善了标本室。1983年,在学校的支持下,郝水院士组建了电子显微镜中心。1994年,在原生物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1996年,学院被批准建立东北第一个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二、中心创立阶段(2000—2007年)

2000年生命科学学院新教学楼落成,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先后完善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9个基础教学实验室,新建了中心实验室、多媒体显微示教实验室、微机室、温室及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等,实验室面积达3300平方米。中心面向全校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共8个本科专业开设实验课程,年开出12万人学时。同年,教育部“211工程”建设基金投入使用,首次投入经费200万元。2001年,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获批。2002年,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通过了重点学科评估。同年,实验中心通过吉林省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确立了中心在省内高校中的优势地位。2004年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联合组织的“理科基地评估”,中心的建设成效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好评。2005年通过吉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评估。2006年教育部修购项目“细胞工程实验室建设”获得批准。同年获准建立教育部植物基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006年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并在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论证。2007年被定为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教师培训基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经过多年建设积淀形成的生物学师范教育水平及特色的充分肯定。同年6月对首批200名全国各地的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8年间中心依靠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及自筹经费,购置了分析、制备两种型号的高效液相系统、流式细胞分析仪 、膜片钳实验系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一批大型精密教学仪器设备,并建成了中心网站等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使实验中心的条件建设有很大提升。同时中心人员达49人,其中专职人员 36 人,兼职人员13 人。任课教师占人员总数的65.3 %,高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93.8%。2007年年初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获得学校立项,12月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三、中心建设阶段(2008—2012年)

中心自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之后,改造了9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并对中心仪器设备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换代,对本科教学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的实验台、通风柜等环境进行了改造,完善了各专业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条件;对标本馆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标本数据库;新建了气候室、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心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实训基地,购置了一批先进的野外实习仪器,改善了长白山野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条件。在软环境上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包括办公管理系统、中心网站、监控系统、查询系统和计算机室,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理以及数字化标本馆。

中心对本科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改革,构建实施了“3+3+2”模式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即 3 组系列的实验课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与创新实验);3 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野外实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毕业论文);2 个实践教学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教师教育研究相结合)。

2010年在北京参加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全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年建设成果展,效果显著。经过5年建设,2012年12月示范中心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中心发展阶段(2013--2017年)

2013年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获得学校立项,201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期间中心筹建了生物大分子提取中心实验室、生理切片实训中心实验室、动植物育种中心实验室,购置了三重四级杆串联液相-质谱联用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圆二色光谱仪、多功能酶标仪、荧光酶标仪、离子色谱仪、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超速离心机、点晶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DNA测序仪、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高分辩质谱联用仪、MALDI-TOF质谱仪、微量热泳动分子互作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并依托学院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实习基地等平台基地,搭建了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形成了较为成熟的 “432”模式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即4组系列的实验课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与创新实验、虚拟仿真实验);3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野外实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毕业论文);以及2个实践教学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教师教育研究相结合)。2015年参加了全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年建设成果展。2017年9月980平方米的多功能人工智能气候室竣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目前,中心现已成为教学体系科学、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设施完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效果显著的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国内高等院校,特别是在师范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物学领域的各类人才。

未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中心将利用学校建设理化大楼的契机,重新调整中心整体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使示范中心成为一个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实验设施更加先进、师资队伍优秀、具有开放功能及资源共享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培养从事生物学教育、生命科学研究和生命科学有关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